(中央电视台财经新闻《中国经济重要信息播送》)彼时便是AgF系遇招季,有统计数据表明,做为劳工市场主力部队,95后在业余优先选择上十分讨厌遇冷网络。当中,短音频制做、现场直播带货等金融行业正式成为许多青年人的优先选择。她们看上的是甚么?
△中央电视台财经新闻《中国经济重要信息播送》栏目音频
短音频热造就新业余 95后劳工市场更多优先选择
在北京一家短音频内容制做公司,负责人同时也是短剧演员的丁俊云,正在和其他演员们一起化妆。
4年前,丁俊云辞职创业投身短音频制做金融行业,那时还没有太多影视专业的毕业生。这几年,她明显感到,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涌入这个金融行业。
北京某短音频制做公司负责人 丁俊云:几乎每天都会见编剧和编导,每天都有个十几、二十几份简历过来试稿。好的编导,周薪能到80万元-100万元,刚刚入门的编导,我们觉得他网感不错,月薪也得1万元。
除了编剧和编导,一些科班出身的演员,也开始投身短音频金融行业。陈秋平和张丁化,都是表演专业的毕业生,在影视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后,现在都转到了短音频金融行业。
短音频演员 陈秋平:短音频的机会其实挺多的,收入肯定也会可观一些。因为确实现在拍戏可能是上千、上万人去争一个小角色,也不一定能演得到。
短音频演员 张丁化:刚开始拍的时候那个短音频号是7万粉丝量,拍完前两个音频,一晚上从7万涨到了50万粉丝。
青年人热衷灵活劳工市场 数字文化产业吸引力强
我国《十四五数字中国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、知识分享、音音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劳工市场创业,政策的支持、市场的日渐成熟,让更多青年人开始灵活劳工市场,凸显自我价值。
陈苏娅是纪录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,上学期间在音频平台上传自己的生活日常,赢得了不少粉丝的讨厌。毕业后,她优先选择做一名专职的音频创作者。
音频创作者 陈苏娅:毕业的时候我有考虑是否找一个公司上班,去给别人做IP,我当时也面试了几个公司,拿到了录取通知,但是我在跟面试官交谈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,与其给别人做IP,比如做些短剧、纪录片、短音频,倒不如抓紧这个比较好的时候做自己个人的IP。
目前,工作室的固定员工增加了负责日常运营和后期剪辑的吴梦雪。
音频创作者 陈苏娅:新业余自媒体的变现方式有许多种,比如我了解到的就有现场直播带货、做自己的品牌,除了个人IP还可以做一些衍生的实用的品牌,可以拿去售卖,还有平台分成。不过最主要的,我现在可能还是靠接广告。
像陈苏娅、吴梦雪这样的大学毕业生群体,已经正式成为了灵活劳工市场的主力部队军。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劳工市场率都超过了16%。
中国劳工市场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:数字文化产业,包括现场直播、游戏、电竞,还有文学平台,以及音乐、动漫、美术平台,这些创造了许多新的劳工市场岗位。大学生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她们其实可能不愿意去做传统的生活服务业,但是愿意做现代的数字文化产业,所以其实这个也扩大了许多劳工市场。
转载请注明中央电视台财经新闻
(编辑 王一帆)
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